icon__search

8月29日(二)|在南俄草原邂逅亞洲

俄羅斯|北高加索聯邦管區|卡爾梅克人

August 29, 2023 • 文:宣教日引|華語朗讀:憶紜, 背景音樂:《何其佳美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183,400人|卡爾梅克、伏爾加格勒州、阿斯特拉罕州|無完整母語聖經


來到卡爾梅克共和國,一下飛機看到的俱是亞洲面孔。踏上南俄大草原,一路上一頂頂蒙古包錯落搭建,酥油奶飄香、藏傳佛寺林立、東方亭台斗拱飛檐,黃衣喇嘛及身着傳統蒙古服的人不時錯身而過,令人以為誤入亞洲。

卡爾梅克人的祖上,多是衛特蒙古族(Oyrat/Oirat)註1的土爾扈特部,在中國明末清初時,因不堪準噶爾部的侵擾而西遷,一路翻山越嶺,在水草肥美的伏爾加下游覓得新家園,但很快就與俄國沙皇交惡,只因拒絕改信東正教與徵兵的事。於是,約17萬的土爾扈特人決定跟隨沃巴錫可汗返回原鄉註2,而留在南俄草原的人就被稱為卡爾梅克人。

許多卡爾梅克人在德蘇戰爭期間被動員上戰場,戰況失利被俘投降後,幾十萬的族人受牽連,被史達林流放至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,多年後才獲准返鄉。

2021年,俄國向烏克蘭發動的「特別軍事行動」中,公布的戰亡士兵多數來自北高加索和西伯利亞的少數民族,卡爾梅克人位列前三。當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青年抗拒服兵役時,這些窮困偏鄉的少數民族青年卻被募兵待遇打動而從軍。

在軍營裡,年輕的卡爾梅克子弟兵,圍繞在類似「軍牧」的喇嘛身邊,雙手合十閉目祈禱。數百年來,卡爾梅克人在許多困境誘迫中,都牢牢地抓着這個原鄉帶來的信仰。

註1:中國明朝稱瓦剌。

註2:歸鄉者死傷過半,返抵時被清朝皇帝乾隆安置於新疆。


代禱文

天父,卡爾梅克人的祖先曾無懼顛沛,翻山越嶺地找尋家園,我們祝福現代的卡爾梅克人打破藏傳佛教的框框,有勇氣地在信仰的路上向外探索,並被引領到基督可躺臥的青草地、可安歇的水邊,在祢愛子的國度裡找到永恆的屬靈家園。當大城市定居的卡爾梅克人為着與草原傳統脫節、家庭關係鬆脫而迷惘失落時,願神安慰他們,讓基督的愛與信仰,成為凝聚家庭的力量與見證。當草原游牧的卡爾梅克人被極端氣候及現代化衝擊時,願他們認識祢、經歷祢的憐憫與帶領,看見超乎他們想像的出路。

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

8月1日(二)|甘甜的民族

August 1, 2023 • 文:宣教日引|華語朗讀:憶紜, 背景音樂:《何其佳美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43,341人∣卡切共和國、斯塔夫羅波爾邊疆、卡巴共和國∣無母語聖經 語言學家都稱高加索山為「語言之山」,其中被視為最難的語言之一,就是阿巴扎語!在莫斯科貿易經商有成的阿巴扎朋友,半帶驕傲地說:「很多阿巴扎人特別有學習語言的天分。」別的語言再難發出的音,都難不倒他們。阿巴扎人的母語只有兩個母音,子音卻多達63個,說起話來必須動用口腔與喉舌的每個部位,交織出外人耳中既複雜又激昂的迷人語音。 他們的先祖是基督徒,遠從土耳其北部黑海沿岸遷徙至此。在鄂圖曼帝國勢力擴張後,他們全面改信了伊斯蘭教。十九世紀俄羅斯帝國爭奪高加索地區時,許多阿巴扎人死於戰爭,或流離到約旦及敘利亞。 古時,阿巴扎人家家戶戶有養蜂箱,他們居住的山谷有花草、果樹,吸引蜜蜂造訪。俄羅斯軍官費多(Fedor Tornau)在回憶錄中寫到:阿巴扎蜂蜜非常香,結晶後乳白、堅硬,像砂糖,土耳其人非常喜歡。 高加索地區局勢動盪,宣教事工難以開展。現在譯經團隊開始嘗試為難懂的阿巴扎語翻譯新約聖經。 代禱文 天父,基督來到地上的這件事,證明了祢的愛跨越了天地鴻溝。我們禱告,這世上沒有什麼能隔絕神與阿巴扎人之間的愛。願有福音使者與翻譯團隊,能翻越高加索的「語言之山」,將完整的神的話語和福音帶給每個山民!神啊,讚美祢是話語的源頭!起初,祢說要有光,就有了光,使用祢比蜜更甘甜的話語來滋潤、觸摸阿巴扎人的心房!願他們愛慕祢的法度,終日不住地思想,忠實地將祢的話語活出來;祢也使用他們語言的天賦,傳揚神的恩言和好消息,使其他民族也能嘗到主愛的甘甜!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

8月2日(三)|從大群變為少數群體

August 2, 2023 • 文:宣教日引|華語朗讀:憶紜, 背景音樂:《何其佳美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124,835人|卡切共和國、阿迪格共和國|有新約聖經 現代的阿迪格人是指住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庫班河畔的原住民。在河流縱橫的平原上,有肥沃的黑土可耕種,高山草原帶則滿足了游牧人對水草的依賴,因此吸引了古老的阿迪格部落逐步從冬季寒風呼嘯的黑海沿岸,進入了較為暖和的高加索西北麓。 受東羅馬帝國的影響,阿迪格先祖們信奉基督教。但鄂圖曼帝國崛起後,蘇丹不斷地將伊斯蘭傳教士送進高加索地區,贏得了王公貴族們的心,在十八世紀初成功吹起改教風潮。 俄羅斯帝國(簡稱帝俄)征服高加索地區時,阿迪格人紛紛逃向土耳其與約旦等地。留在俄國的餘民,則被當局分劃為四個群族註,置於不同的行政區,成為少數群體,現代的阿迪格人就是其中一支。 1917年沙皇政權被顛覆後,阿迪格人建立了自治州。1991年,該自治州升格為共和國,是俄羅斯聯邦中面積第二小的共和國,大多數居民是俄羅斯人,阿迪格人口僅占20%左右。 註:阿迪格人、卡巴爾達人(Kabardian)、切爾克斯人(Cherkess)和夏普蘇人(Shapsug)。 代禱文 天父,感謝祢有無盡的憐憫與豐盛的慈愛,祢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,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。求祢憐憫失落基督信仰的阿迪格人,從各地差派長期的宣教士來到他們身邊,在新的一代中,再次興起屬基督的群體,帶領阿迪格人重新與祢立約,在社會掀起回轉歸主的浪潮。求祢祝褔阿迪格語的聖經進度,感動翻譯員用最適合的阿迪格文字來詮釋祢的話語,也祝福更多人投入阿迪格福音資源的製作及推廣。願阿迪格人飢渴慕義,在基督的豐富中得着飽足。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

8月3日(四)|物是人非,家園倖存者

August 3, 2023 • 文:宣教日引|華語朗讀:憶紜, 背景音樂:《何其佳美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73,184人|卡切共和國、阿迪格共和國|有新約聖經 切爾克斯人是古老的阿迪格部落的分支,有着高挑的身型與美麗的臉龐,在高加索自由的天地間逐水草而居,卻在著名的「切爾克斯大流放」中險被滅族。 十八世紀,俄軍決意登上這座高傲的山峰,打算將高加索山納入版圖,卻被頑強的切爾克斯人阻擋了腳步。切爾克斯男人驍勇善戰,古希臘時期是列國重聘的傭兵。帝俄蔑稱他們為「山地人」或「土匪」。漫長的戰爭僵持了百年,最後一支切爾克斯軍隊被擊敗後,沙皇立刻展開鐵腕鎮壓,共計150萬名切爾克斯人在戰爭前後遭到殺害,餘民中的90%被押至黑海邊,在前往鄂圖曼帝國的流放長路上病死衰殘。 高加索的切爾克斯族支離破碎,餘者僅存10萬人,家園多了許多不熟悉的面孔沙皇將其他民族遷來,讓切爾克斯人不再是當地的多數群體,便無力反抗。現有七百多萬名切爾克斯人流散到各國,他們從未見過壯麗的故土。 十七世紀前,切爾克斯曾接受過基督教,如今幾乎都是遜尼派穆斯林。約有7%的俄羅斯切爾克斯人信奉切爾克斯一神教。 代禱文 天父,我們要讚美至高者的仁慈。世上的王用刀槍和軍隊使人臣服投降,祢的愛子則是謙謙和和地騎着小驢駒進城、成為僕人為門徒彎身洗腳、用自己的生命換來我們無罪釋放。願切爾克斯民族早日明白神對他們的愛如此深刻,便呼朋引伴地遷到祢愛子的國度中安居,「那時,他們必仰起臉來毫無斑點;也必堅固,無所懼怕。他們必忘記苦楚,就是想起也如流過去的水一樣。他們在世的日子要比正午更明……他們因有指望就必穩固。他們躺臥,無人驚嚇,且有許多人向他們求恩。」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